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风采>宣传教育
汉画像石上的清廉故事——武氏祠
发布日期:2019-04-12 16:45 信息来源: 济宁市纪委市监委
信息来源:济宁市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武氏祠简介: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曲阜“三孔”、北京故宫地位相当。时至今日,武氏祠存有阙室、画像石展厅和西长廊等三个陈列室。

  “济宁汉画甲天下,嘉祥汉画冠济宁”,汉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它是大汉王朝强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文明史。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是汉画像石的巅峰之作,题材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邃、雕刻技法精美,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同时,廉政文化的启蒙思想在这里也有所体现,五帝奉行的以“为民公仆”、“节减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思想,开启了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先河,“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伏羲女娲规矩图”等故事在这里也有所记载。

  武氏祠内冰冷的石头以自身独有的方式传承着千年的文明,忠、孝、节、义,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沧桑保留下来的思想精华,大浪淘沙,砂砾淘尽后留下的点点金光是我们振兴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和保证。一脉相承的文化能够有力的促进中国梦的实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也为济宁市打造首善之区提供了可溯之源,正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使得济宁这座城市在济水之畔熠熠生辉。一个地域的文化,不只体现在山川、河流,风土民情,同样,它们也被凝固在了那些会说话的冷漠石头上。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