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济宁廉洁文化地图>亮点•传廉于媒
《山东纪检监察》 | 深挖运河廉洁文化 赋能清廉济宁建设
发布日期:2025-05-09 21:22 信息来源: 《山东纪检监察》
信息来源:济宁市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曾担任过清代河道总督的叶存仁,在离任河南巡抚时,面对下属趁夜色用小舟送来的临别赠礼,提笔写下‘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诗句,主动廓清迎来送往的羁绊……”走进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的济宁河道总督署展示馆,10岁的红领巾讲解员邱晟林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运河文化中的廉洁故事。

  济宁市任城区纪委监委年轻干部到济宁市博物馆“运河清流”展厅接受廉洁教育。刘西银/摄

水陆交汇、南北冲要。济宁段运河是调控京杭大运河的枢纽,元、明、清均在此设有最高司运机构河道总督衙门,使济宁成为声名显赫的“运河之都”。济宁市纪委监委立足“运河之都”的历史底蕴,坚持系统挖掘运河文化根脉,以载体创新为抓手,推动运河廉洁文化融入社会治理,厚植清廉济宁文化土壤。

让千年运河廉洁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关键在于创新载体,融入干部群众日常生活。市纪委监委联合文旅等相关部门系统挖掘整理运河沿岸230公里文化遗产资源,在市博物馆以“廉”为主题,精心设计“运河清流”展厅,充分利用运河文化相关馆藏文物、重要典籍、非遗作品等资源,讲述廉洁故事、传播廉洁理念。汶上县纪委监委依托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挖掘运河官砖“追责”制度,提炼精神内核,推动传统廉洁理念古为今用。

“一部治水史,半卷清廉篇。”为将运河先贤的勤廉故事转化为当代廉洁教育的鲜活教材,市纪委监委编印出版《济宁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并设计制作成短视频、手绘长图,将张伯行“自运钱粮救灾民”、朱之锡“鞠躬尽瘁治河终”等典故转化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任城区在古运河推出“运河记忆——廉洁文化航线”,让游客泛舟赏灯之际,通过诗篇、故事与明清治河名臣“隔空对话”。兖州区纪委监委联合“清廉曲苑”兖曲社共同打造了山东快书《廉吏传之金一凤“斗”蛟龙》,用非遗曲艺的艺术形式讲述金一凤一心为民、慷慨解囊铸剑镇水的故事。微山县纪委监委依托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开发廉洁教育点位,综合采用现场讲授、实物展示、场景还原、模拟体验等多种手法,讲述微山湖区治河能臣的嘉言懿行。

运河廉洁文化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在治运名人明朝工部尚书宋礼的故里——汶上县宋庄,当地将宋礼的勤廉事迹、清廉家风等廉洁元素与清廉村居建设相融合,开展“家风家训我来讲”宣讲,将廉洁理念融入村级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国网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注重从运河廉洁文化中汲取养分,建立安全、服务、廉洁、业绩“开门四件事”机制,不断推进清廉供电所建设。

济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开设“运河清风故事汇”融媒体专栏等举措,让运河文化蕴含的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全面建设清廉济宁注入文化动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