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6月30日,大众日报“党风廉政”专版刊发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朱朝辉署名文章《同查同治破解风腐交织》。全文如下:
同查同治破解风腐交织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深化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的规律性认识,精准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强监督、建制度、抓教育,推动系统施治,方能有效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实现风腐问题常态化、长效化治理。
2024年,我们查处的某中学原校长吴某某案,是一起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典型。案件查办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坚持“由风查腐”,通过其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消费卡等“四风”问题线索,循线深挖其受贿行为;另一方面注重“由腐纠风”,抽丝剥茧剖析吴某某腐败行为下隐藏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通过双向突破,最终揭露了吴某某从最初违规使用公车、违规接受宴请等违纪行为开始,逐步走上受贿犯罪道路的蜕变过程。
“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从吴某某案可以看出,被查处的党员干部并非一开始就大搞贪腐,往往是从“吃一顿饭”“收一个红包”等作风问题开始,存在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为此,我们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小事”“小节”入手,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监督网,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在“点”上,聚焦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和“一把手”等重点群体,常态化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深化运用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和下一级党组织负责人廉政谈话制度,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在“线”上,聚焦责任落实这条主线,深化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专项整治,推动监督触角延伸。在“面”上,通过健全完善“四风”察访人才库、搭建“公车智能监管平台”等措施,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实现“点线面”综合发力,不断压缩风腐滋生空间。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保障。我们坚持个案剖析与类案分析相结合,深挖细究风腐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开展靶向施治。针对风腐案件中常见的违规吃喝这一“四风”顽疾,我们在全市推广“公务餐”改革,明确规定除会议、培训用餐和市外来宾接待外,全市公务人员在市域范围内开展一般性公务活动时,不再凭公函安排公务接待,一律在定点用餐点自行扫码付费用餐,推动公务接待“凭公函吃桌餐”向“自行扫码用餐”转变,通过建章立制,实现源头治理,严防违规吃喝背后隐藏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有效阻断吃喝“歪风”向贪腐演变。
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我们坚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一体推进,推动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将风腐一体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活教材”,编印警示教育读本,部署开展“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警示”纪法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注重发挥廉洁文化培根铸魂作用,组建文化智库,开设“清廉剧场”,全面深化清廉济宁建设,推动构建“5+N”清廉单元建设工作格局,推动崇廉尚德理念深入人心。(朱朝辉 济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